2013年5月3日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讀後




中世紀以後伊斯蘭教徒在東歐、北非、中亞、西亞等地建立起數個強大帝國後,因而掌控從歐洲到中國、印度的貿易利潤。為了避開伊斯蘭教徒的貿易控制,從十五世紀開始歐洲人即嚐試尋找通往東方的海上航線,因此啟動了大航海時代。我們翻開大航海時代的地圖,葡萄牙人繞過非洲南端經過印度、馬來半島抵達中國澳門,並且在機緣巧合下取得澳門作為和中國貿易的據點。西班牙人朝向西方航去卻誤打誤撞發現新大陸,後來西班牙人從美洲殖民地出發,越過北太平洋來到亞洲島弧外圍順著黑潮南下,來到馬尼拉建立殖民據點。後起之秀荷蘭則走葡萄牙人繞過非洲南端舊路經過印度洋抵達爪哇,建立巴達維亞殖民地。歐洲殖民勢力不約而同來到東亞海域,目的無他,都是想要拓展對東亞的貿易。而此時日本尚未關閉對外大門,以國家力量為後盾的日本商船也航行於這片海域。明帝國雖然早已關閉對外大門,然而閩粵之地的人民活躍海上由來已久,甚至某些閩粵民間海上武裝力量足可與其他以國家為後盾的海上勢力相抗衡。而台灣島,這顆西太平洋上的美麗明珠正好處於各方勢力的輻輳點。

 長久以來台灣島隱身在太平洋的波浪之中。島上散居著勇武善戰但人數不多的南島語族住民。幾千年來台灣島上始終沒有出現統一的中央政權,而是以部族、村落型態存在,依早期西方人來到台灣的最初印象與紀錄,台灣原住民身材高大,幾乎比西方人還要高大,很顯然由於當時島上人口稀少,且島上物產豐富,因此島民生活條件相對優渥。而長期未受外界打擾的台灣島當時就宛若一個世外桃源。閩人可能在宋元之時即已開始與台灣島住民進行交易,部分閩人漁民也可能短期居留台灣。但是直到1542年葡萄牙人在前往日本途中,意外航經這個當時不存在於海圖上的蓊鬱翠土,並驚呼為美麗之島後,世人的目光才開始注意到這顆太平洋波濤中的璀璨明珠。此後東亞海域群雄並起,包括西、葡、荷、日以及閩南武裝海商(或海盜)等,因此台灣註定要捲入世界殖民史之中。而福爾摩沙的歷史也即將翻開新的一頁。大航海時代的台灣所描繪的就是這一段歷史新頁。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所描述的時代故事與福爾摩沙如何變成台灣府相當接近,只是福爾摩沙如何變成台灣府專注於荷、西、鄭等曾在台灣建立政權的事蹟,而大航海時代的台灣觸及的不僅是前述政權而已,也論及同時代中整個東亞海域各方力量的錯綜複雜關係,這些力量或者在大航海時代中未曾染指台灣,或建立長期殖民政府,但他們的做為卻深刻影響台灣歷史未來走向。例如日本。

我們熟知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打開大門,開始其西化政策,但事實上日本在東西方接觸初體驗的大航海時代初期日本對於基督教與西方文化基本上是開放的。日本的模仿與創新能力當時就已顯現,西方火槍傳入東方,日本人很快習得其製造秘訣,當時豐臣秀吉一統日本後組建一支火力強大的西式洋槍武力,首次以強權姿態現身東亞。豐臣氏決定挑戰中國霸權於是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身為朝鮮宗主國,明帝國也派遣軍隊進入朝鮮半島,當時明軍手持大刀身負弓箭迎戰豐臣秀吉火力精良的火槍部隊,其實並無贏面,但是後來豐臣秀吉突然過世,為防止後方生變,日本選擇與明室議和。日本當時除了發動朝鮮戰役,也啟動了南向政策,第一步是把琉球納入其保護國之中。歷史的真相是從此以後琉球就一直維持對中日雙方朝貢的立場,中方也許知道,但為了維繫大國顏面因此假裝不知道。而日本則透過琉球的朝貢體系與中國建立間接的貿易往來,在中日交惡後,這種形勢可以說一方得了面子,另一方拿到了裡子。日本的第二步是派遣使者到台灣武力示威,要求台灣如同琉球般向其稱臣入貢,問題是台灣並無中央政權,日本使者不知該把招降書交給誰只能鬧個無趣,抓了幾個台灣住民返回。日本的戰略規畫不會因為台灣沒有交涉對象而中止,事實上當時日本不僅擬定計畫攻打台灣,甚至也計畫揮師馬尼拉,甚至更南方。只是在豐臣氏之後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因國內基督教會動亂事件,與西方人交惡後自此關閉了對外大門,日本的南向政策到此告一段落。

東亞兩個強權先後進入閉關自守的局面。這給了遠道而來的歐洲人一個機會。於是有了荷蘭人占領台灣,在台灣建立起近代意義的統治政權。然後鄭成功又驅趕荷蘭人。最後清軍消滅了鄭氏政權,台灣首次納入中國領土內。

今日回頭省思看那個時代,四百年前對於歐洲人而言台灣最大價值就是做為對中國的貿易轉口站,無論是西班牙或荷蘭皆然,他們在台灣建立據點的目的都是如此。而這種思維在過去是,其實現在依然是。而以中國立場思考,這樣一個陸地型的帝國,自始自終它對台灣都無強烈領土野心。這點日本剛好相反。然而台灣在地理上控制中國東南門戶,本質上中國或許並不想拿下台灣,然而控制台灣的政權如果是一個敵對力量,台灣此時就掐住了帝國命脈,中國將有動機拿下台灣。然而當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後,台灣對於西方的地緣吸引力也將消失。四百年來主宰台灣命運的這些因素迄今都未消失,我們身在崛起中的強權身旁,我們深刻感受到這個脆弱強權無與倫比對台灣的致命吸引力,但同樣也感受到他對台灣焦慮的迫切危機感。台灣四百年來始終在強權交叉點,總是身不由己捲入強權鬥爭中,總是以戰爭結束一個歷史階段,而這似乎是台灣地緣的宿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