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觀後感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蝙蝠俠系列電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黑暗力量的深層敘述,不過黑暗並不僅存在於反派角色中,代表正義的蝙蝠俠的行為同樣由某種黑暗力量所驅動,因此蝙蝠俠與小丑其實是一體兩面的,燭照出相同的黑暗心靈。在他的新片<星際效應>克里斯多福諾蘭以類似對比角色來映射另一種人類本能的感情,不過這一次他要描寫的情緒是「愛」,一個永恆的力量。

2014年11月17日

「反叛世代」的未來眺望:<末世男女>讀後


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小說總是給我一種慧黠的感覺,這或許得力於她流暢的小說語言、無懈可擊的敘事形式,這也讓她的小說成為現代主義式的美學極致。而這種慧黠到了<末世男女>則意外塑造出某種清冷的悲愴感,這種無名的悲愴感在小說勾勒的末日世界裡成了突兀而巨大的反差荒謬。

2014年11月3日

尋找現代世界的起源:<大轉向:物性論與一段扭轉文明的歷史(The Swerve: How the World Became Modern)>讀後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1028日的演說中說:「演化論、大霹靂理論都是真實的,而上帝並不是拿著魔杖的魔法師。」方濟各雖是少見的開明教宗,不過教宗的宣示可以視為教廷的最新表態,意味了天主教對於物質性世界的最新妥協。因為在一個「現代性」的世界裡,天主教也必須調整自己。如果時間回到數百年前當西方世界還在獵捕、燒殺異端的時代,這是完全無法想像的。而西方世界是如何從神學統治的年代走進現代性世界?現代性的發韌無疑是文藝復興,而歐洲人如何開啟他們的文藝復興?歐洲文明有兩個重要傳統,一個是代表心性世界的基督教文化,另一個是可以上溯到古希臘文明的理性主義。在漫長的中古世紀當基督教神學主宰西方世界之時,古希臘文明裡的理性主義、物質主義被束縛在宗教籬圍之內,形成某種禁忌,不過某些人仍斷續朝向上古去索求這些理性主義的思想起源,不過人們如何在神學羅網裡找到遙遠過去的人文力量?這一切很可能起源於一部上古詩歌—<物性論>—的重新出土面世葛林布萊(Stephen Greenblatt)<大轉向:物性論與一段扭轉文明的歷史(The Swerve: How the World Became Modern>正是描寫這部上古詩歌如何在沉睡千年以後再度回到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