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是與艾西莫夫(Isaac Asimov)齊名的科幻小說大家,<怒月>則是他在上世紀60年代所發表的經典作品,據稱也是他的最佳作品。這部描寫人類殖民月球的科幻小說,發表之時人類甚至都尚未正式登陸月球。小說主要描寫2075年人類已於露娜(月球)建立殖民地,露娜殖民地主要被當成泰拉(地球)罪犯的流放地,小說的部分情節取材於17、18世紀英國北美殖民地、澳洲殖民地的某些歷史。2075年的露娜醞釀脫離泰拉(地球)獨立,建立一個純粹的自由主義國度,不過露娜(月球)缺乏資源、毫無武裝,人口數也遠遠不及泰拉母國,因此露娜如何獨立建國?要如何凝聚殖民地人民獨立的共識?如何組建地下反抗組織?如何引爆抗爭?如何以弱抗強?甚至如何爭取泰拉輿情的同情?革命畢竟不是請客吃飯般簡單,也不是單憑浪漫激情就能成事,海萊因完整構想了這一切的革命實踐過程。也許可以戲稱<怒月>是一本革命教戰守則。
和絕大部分科幻小說不同,<怒月>其實是一部文以載道、理念先行的作品,在小說中反覆出現的「天沒白餐」這一自由主義信念是小說的核心思想。從亞當斯密到海耶克的自由主義是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衷心的信仰,在<怒月>裡露娜人所想建立的即是這樣的一個國家,一個能夠充分保障個人自由,無論是經濟層次的自由或非經濟層次的自由皆然,不受政府或他人干涉、侵犯,同時人人也能自律不侵犯他人的自由。
在1966年<怒月>發表之時,美國金本位制其實已經名存實亡,貨幣制度已然成為信用本位制,在信用本位之下貨幣的價值源自人們對於發行者(政府)的信心,也來自發行者(政府)的自制。史可明證,掌控了貨幣發行權的政府對於貨幣的濫發,其結果必定是通貨膨脹。在小說裡作者描寫了一個官方貨幣不斷貶值,人們不再信賴官方紙幣轉而使用由私人銀行擔保發行的貨幣的世界。這個世界由此成為多種貨幣自由競爭的世界,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信賴的貨幣,私人發行、多種貨幣自由競爭的世界是海耶克的烏托邦想像,也是自由放任主義的最大象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