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4日

人類想像力的邊境:<夢的科學:解析睡眠中的大腦>讀後

夢是人類想像力最遠的邊境,我們的大腦在夜裡排演的一幕幕戲。自古以來「夢」就讓人們著迷不已,它是無數文學、藝術彩繪的主題,人們歌詠之、探尋之。而迷離的夢境則像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窗,因此夢也被賦予著神秘色彩。到了佛洛依德則認為夢是人類潛意識的象徵,意識底層的幽微所在,每個夢都有意義,這個理論到了極致時,解夢卻成了類似觀看水晶球般的活動。佛洛依德之後由於腦神經科學的快速發展,人們已經逐漸揭開「夢」的神秘面紗。<夢的科學:解析睡眠中的大腦>一書即是介紹關於「夢」的科學的研究與發現。

2014年7月17日

看的見與看不見的: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讀後

我們活在一個物質的世界裡,人們從觀察這個世界開始,逐漸發現各種物理的、化學的規則,而且這些物理的、化學的運作原理能夠解釋這個物質世界的一切現象。如果我們把觀察的重心移到生物身上,我們會發現生物體依然遵循各種物質性的準則。如果更進一步觀察我們的意識,現在神經科學的研究已經逐漸證明人類意識也是遵循這世界的物質性原則,我們所思所想都是一連串電化學反應的結果,自由意識也不例外。雖然我們總會感到可能有一個超然的自我存在。像這樣意識到了「我」的存在其實也是演化的結果,只是某部分大腦皮質層的生化反應現象。而這樣的自我意識真正掌控我們全部的生命過程嗎?或者說,我們深思熟慮的任何決策,都是理性之「我」的謹慎決定?

2014年7月4日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的<怒月>讀後


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是與艾西莫夫(Isaac Asimov)齊名的科幻小說大家,<怒月>則是他在上世紀60年代所發表的經典作品,據稱也是他的最佳作品。這部描寫人類殖民月球的科幻小說,發表之時人類甚至都尚未正式登陸月球。小說主要描寫2075年人類已於露娜(月球)建立殖民地,露娜殖民地主要被當成泰拉(地球)罪犯的流放地,小說的部分情節取材於1718世紀英國北美殖民地、澳洲殖民地的某些歷史。2075年的露娜醞釀脫離泰拉(地球)獨立,建立一個純粹的自由主義國度,不過露娜(月球)缺乏資源、毫無武裝,人口數也遠遠不及泰拉母國,因此露娜如何獨立建國?要如何凝聚殖民地人民獨立的共識?如何組建地下反抗組織?如何引爆抗爭?如何以弱抗強?甚至如何爭取泰拉輿情的同情?革命畢竟不是請客吃飯般簡單,也不是單憑浪漫激情就能成事,海萊因完整構想了這一切的革命實踐過程。也許可以戲稱<怒月>是一本革命教戰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