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在我們這個星球出現時,即演化出了一個不可逆轉、極端重要的機制,那就是老化,而緊接老化之後就是死亡。死亡一方面宣告了個體生命的消滅,另一方面卻也確保了整個物種、生命圈的存續。如果地球生命未曾演化出老化、死亡的機制,現在地球可能是荒蕪一片,毫無生機。因為不死的生命沒有繁衍的需求,那樣生命就不會改變,也無法透過演化創造新的機能來適應環境的改變,沒有持續創新、演化的生命將在某次巨變中徹底敗亡。過去地球歷史歷經多次巨變,生命也歷經多次大滅絕,然而總會有頑強的適者生存下來。地球生命其實是透過創造後代的方式來延續生命的永恆不滅。每個子代與親代多少或有差異,這些差異累積最後形成新物種,創造多樣化,而多樣化是確保生命圈在一次又一次巨變後依然屹立不搖的原因。
因此死亡其實是一個奇妙的機制。它也許損害了個體卻造福了全體。然而每個人總是渴望不老,渴望青春長在。如果有一天人類解開了老化的秘密,人類終於有能力跳過演化的限制,人類開始扮演起上帝的角色,這世界將會如何?這是沒有答案的。《基因賊》並非回答這樣的大哉問,它的故事其實很單純,一個生化科學家破解了老化密碼,卻引來貪婪的覬覦。引起一連串綁架、離奇死亡等陰謀事件,當然其中還有親情、友情以及無數謎團。所以這是一本典型好萊塢模式的科幻驚悚小說。這樣說並無貶意,個人認為通俗小說與所謂純文學小說間並無一條清楚的界線,君不見十八、九世紀時當時流行的某些通俗小說例如雨果的《悲慘世界》,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流傳至今,成為經典。而即使是學院派的純文學作品若毫無吸引讀者的能力,欠缺感動人性的力量又如何?最終只能消逝在故紙堆中。
《基因賊》或許離登廟堂之上還有很大距離,然而剝離各種商業化寫作策略而必要的商業元素後,它的背後其實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個外貌醜陋的基因科學家,自小就因為外貌醜陋而飽受歧視與霸凌,總是生活在孤獨與寂寞中,但是他卻是孕育自一對美麗的雙親,因此這名科學家認為自己是個失敗的不良品。多年以後他已是國際知名生化科學家成為億萬富豪,但是他的生活依然是孤獨與寂寞。此時他將一圓自己的夢。他將以基因科學的魔法製造出一個完美的嬰兒,這個嬰兒並不是他的子嗣,而是他的手足,因為精卵來自他過世的雙親。他要創造的是另一個自己,一個有著完美外貌的自己,一個將會擁有自己不曾擁有過的不一樣人生的自己。
這樣的故事其實有發展成探索人性本質的潛力,只是作者用意原就不是要寫一本深入探討這樣主題的小說,而是藉著這樣的題材搭配必要的商業元素以及作者細膩、優雅的筆觸與行文,讓閱讀本身成為一個愉快的經驗,讓小說成為好看的故事。而《基因賊》確實達成了作者設定的目的。即使這僅是她的第一本小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