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日

決戰熱蘭遮



作者:歐陽泰(Tonio Andrade)
出版社:時報文化


如果一六五九年國姓爺鄭成功攻下南京站穩江南,是否他根本就不會再想攻打台灣?如果國姓爺最後聽從其他將領建議放棄攻打台灣的決定,今日台灣是否還會形成一個漢人社會?歷史無法重來,人們無法知道「如果」之後的故事。不過我們知道當年國姓爺北伐失敗後力排眾議決定攻打台灣,發動了十七世紀歐洲與中國接觸的第一場戰爭。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席捲全球,在全球各地建立起龐大殖民地,其中荷蘭人驅趕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搶奪他們的殖民地,更是其中翹楚。荷蘭人雖以武力為後盾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但是這個商業帝國卻在這場戰爭中吞下一個難堪的敗仗。荷蘭人與國姓爺決戰熱蘭遮城,最後兵敗熱蘭遮,被迫拱手讓出了太平洋上的明珠台灣。

這場戰爭無疑是十七世紀歐洲商業帝國主義的一大挫敗,也是世界史的大事,不過在三百五十年後人們解讀這場戰爭卻是「一場戰爭各自表述」,不同政治立場各自以其立場來詮釋這場戰爭,戰爭本身失去了它的真實面貌。對於這場徹底改變台灣命運的戰爭,它並非是一場「中華民族反帝收復失土」的戰爭,國姓爺本人甚至都承認它是一場侵略戰爭。當國姓爺包圍熱蘭遮城時,荷蘭人譴責國姓爺「侵略朋友的國家。」而國姓爺派遣使者回復荷蘭人必須從正確觀點看待這一切。」因為如果荷蘭人以無可抵禦的兵力侵略國姓爺位於中國總部國姓爺只能接受這種狀況。同樣的,荷蘭人只能接受國姓爺的侵略,因為他最強大。因此,國姓爺並非基於「收復失土」而發動戰爭,真正目的是搶地盤。對於國姓爺而言「有力者得之」就是潛規則。而「決戰熱蘭遮:歐洲與中國的第一場戰爭」一書作者歐陽春(Tonio Andrade)由於係美籍歷史學者,自然不會陷於中華國族主義的窠臼,而能從世界史的角度看待這場東西方交鋒的第一戰。讓我們更能深入這場戰爭的本質。它其實是兩個海上商業集團的武裝衝突。國姓爺集團從他父親鄭芝龍開始就建立起一隻強可敵國的海上武力部隊,作者雖然名之為「海盜集團」,但事實上這個集團和荷商集團沒有兩樣,主要都是從事海上貿易,劫掠其實只是附屬行為而已。但是也因為十七世紀時近乎無政府狀態的海上貿易風險,所有的海商集團為了保護自己的隊,只得建立起武裝部隊保護貿易利益,所以雖然作者稱呼國姓爺集團為海盜,事實上對當時多種面貌的海商們來講,海盜只是另一種身分而已。而且這個稱呼其實也適用於荷蘭人。

對西方人而言,船堅砲利的荷蘭海商勢力卻敗給中國沿海的海盜集團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因此作者遍覽東西方史料希望能找出一個合理答案。這本書作者精細描寫了戰爭的細節,對於雙方的武器、戰略、戰術深入描寫。整本書史料考據完整,而國姓爺衝突性的傳奇一生,在作者生花妙筆下,讓全書宛若小說般精彩。依作者對史料的鋪陳解讀,我們大致看出在十七世紀時,東西方在軍武先進度差異並不如想像中大,西方領先東方有限,因此決勝戰場的因素恐怕更關乎主帥的戰略思維、運籌能力以及部隊紀律和貫徹命令的程度等。我們總是認為國姓爺是位儒生投筆從戎,但是真實的國姓爺擁有一半日本血統,幼年期在日本長大,深受日本武士精神薰陶,兼又生長在一個海盜家族,他絕非書本裡那個儒生形象而已。他是一個軍事家,當時中國最長於海戰的將軍。而他的殘酷治軍,讓他的部隊遠比荷蘭人擁有更高紀律與貫徹作戰命令的能力。這是他終攻下熱蘭遮城的主因。

國姓爺與其子孫在清朝威脅下總共統治台灣22年,這種情勢與今天有著相似之處。回顧四百年歷史,只有東西方實力差距龐大時,台灣方有脫離中國的機會,一旦東西方實力拉近,台灣很難拋開中國影響力。今日西方軍事科技領先中國其實有限,而中國也從來沒有放棄對台動武,美國歲對台灣承諾,但是美中之間終會一戰嗎?在歷次台海戰爭中我們可以得到甚麼教訓?鄭荷戰爭又有何啟示?中國是一個我們無法忽視的因素,對台灣又是一個強大磁吸,我們並無法改變這個事實,如果我們不想改變自己,或許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改變別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