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台股開盤前大概很多人會緊盯昨夜美股收盤狀況,除了美股外,許多人也會留意陸股情形。但是如果做統計學上的相關性分析,和台股相關性最高的股市不是美股,也非陸股,而是南韓股市。不過這似乎沒有太奇怪,兩國產業結構相似,經濟也幾乎同時崛起,又互為競爭者,高度相似性讓兩國股市產生同漲同跌現象似乎也理所當然。除了經濟層面,在政治上兩國也有許多相似處,當年都曾是威權體制,如今都已是民主國家。今年初台灣在野黨挑戰執政黨失利,今年年底南韓自詡為進步左翼的在野黨民主黨也挑戰執政黨失利,不過不一樣的是南韓選出了第一位女總統朴槿惠。
觀察今年底南韓情勢,在野黨其實是有機會可以取得政權的。南韓經濟雖快速崛起,但其實財閥力量愈來愈大,貧富差異也越來越大。南韓社會遠非表面經濟數據呈現的那般,南韓以國家力量扶植財閥,讓南韓品牌得以在世界市場上逐鹿,而這些是犧牲南韓國民福祉所換來。也就是擺在南韓眼前的是經濟競爭的公平與經濟上的民主化。但是在整個選舉過程南韓在野黨不斷把自己塑造為受迫害者,意圖喚醒人民對朴正熙政權的印象,意圖塑造出這是一場極權者與民主鬥士的一場戰爭。但事實上戰爭已經不存在了,李明博政權的謹小慎微離專制或威權不可以道里計(有人會認為李明博是獨裁者嗎?),朴槿惠也非朴正熙,反而人們對於盧武鉉時代的印象記憶猶新。
南韓在野黨陷在過去鬥爭的虛幻世界中,事實上這樣的幻想式戰爭從金大中執政後已然失去正當性,但是整個競選過程受到在野激進派的牽扯,只能日漸朝光譜極端處靠攏,去打一場沒有敵人的戰爭。因此在野黨失敗其實是必然的。
從首爾看台北,也是相同的,昨日的戰爭已是黃花,台灣在野黨如果只是一再重拾過去的議題,無法正視自己的罩門,無法拋開黨內極端派立場,下一次大選也還是不會有機會。永遠只是昨日的鬥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