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讀後



出版:聯經

        這個世界壞消息總是越來越多,悲觀的報導也越來越常見,諸如石油文明終結、暖化惡化、經濟崩潰等等,族繁不及備載。在這些訊息澆灌下,總讓人認為文明的未來一如離株玫瑰,雖然兀自燦爛綻放,但還能美麗多久?這是一個烏鴉當道的年代,不過眾鴉嗚嗚聲中也有一鵲獨啼,「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這本書就宛若喜鵲,給失望與不確定的世界一個能夠樂觀的理由。

然而本書並非僅是一廂情願的樂觀主義,作者本身是生物學家,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分析人類行為的特徵。人類某些行為特徵僅見於人類而不見於其他動物,這些行為包括交換與分工。其他動物例如螞蟻會有分工行為,不過螞蟻的分工僅限於相同家族內,而不會及於異族。黑猩猩則會出現交換行為,但是黑猩猩不會出現不等價的交換,人類則可能會,例如黑猩猩可能會將補獲的肉食分享給同伴,他期待的是未來同伴也會給予相同的回饋,但它絕不會想用補獲的獵物去交換同伴的香蕉。而我們卻會幫別人寫一份報告去換取一份晚餐,對我們而言這是各謀其利的行為。而這樣的交換行為在地球生物裡是絕無僅有,或許這樣獨特行為才是我們與其他動物的最大差異。

交換與分工是亞當斯密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核心,人類文明的進步即是透過交換與分工展開。可以這麼說,交換與分工古已有之於今為烈。現代智人可能在二十萬年前出現伊始即開始這種交換與分工的行為,交換與分工如同細胞功能的特化,不同細胞專司其職。這個行為特性也讓人類這個物種不僅是一個一個的個體,整個人類社會透過交換與分工的行為變成一個集合的有機體,集體的智慧使人類可以跳出演化與個體能力的限制。在漫長時空裡,人類的這種行為特性在適當環境下終於開花結果。當間冰期到來,全球性的溫暖氣候讓人類得以開始發展農業,農業的發展讓專業分工更容易,專業分工也讓人類可以生產更多財貨,遠地貿易更蓬勃,人類所擁有的財貨種類和數量日益繁多,文明也在貿易往來中萌芽茁壯。

作者基於達爾文演化理論與亞當斯密的自由主義經濟學梳理人類進步的軌跡,他所演繹的論述對於大部分人在邏輯上是可以認同的。例如對於基改農業、氣候暖化、生質能源等問題,作者也提出不同於主流意見的見解,而他的論述理由我相信可以說服大部分人,也能夠讓長期接受「進步教條」洗禮的人們有重新思考光譜另一邊的機會。

雖說人類的悲觀主義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從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到今天的氣候暖化說、能源的Peak oil現象等,悲觀始終是人類思惟的一部分。然而一昧悲觀無法解決問題。作者嘗試表達人類並未走到末路,未來文明還是可以樂觀看待,人類的努力可以解決許多問題,這種近乎古典的價值觀值得我們認真看待。然而當代文明畢竟立基於石油,沒有石油當代文明無法一日千里,沒有石油當代文明必然崩毀。我們整個食衣住行無不與石油息息相關,因此人類必須在石油蘊藏量無法繼續支撐文明以前另外發展出一個足以取代石油的新能源來,不過現在其實看不出有任何具永續性的能源足以取代石油,這本書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答案。僅僅只有信心。不過這一兩年美國在油頁岩油氣提煉技術的突破,或許延長了Peak oil的來到,或許又幫人類爭取了額外的時間來發展新能源?

對我而言這本書也是從另一個角度再度證明亞當斯密經濟學歷久而彌新。從金融海嘯以後大量的分析文章或專著幾乎都把禍首指向自由主義經濟學,他們認為當代經濟學的理論讓這個世界成了叢林遊戲,成為資本家的天堂,而貪婪與放任最終導致金融危機。這樣的指控有一定的真實性。不過政府貨幣部門在同時釋出大量「薪材」助燃,是否也有責任?如果沒有天量貨幣流竄,「邪惡的金融資本家」能有本事翻天覆地?從亞當斯密到海耶克的經濟學,從未教導我們人類可以操縱貨幣,而對於金融海嘯到底是自由的制度需承擔的責任大或操縱貨幣需要承擔更大責任,這恐怕是有討論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