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3日

沒有英雄的反恐戰爭:關於 Homeland (反恐危機 / 國土安全) 的隨想

Homeland也是一部以美國情報機構的反恐工作為故事的影集,不過Homeland「反恐24小時」這類傳統反恐戲劇有所不同,在Homeland裡並不若其他反恐行戲劇般存在一個永遠打不死的類型化美國英雄,它甚至是反英雄。另外它對於恐怖分子的刻畫雖然還談不上正面,不過更人性些,這些都是她與過往反恐片的差異所在。不過Homeland的驚悚程度與製造高潮的能力並未因此就遜於其他的類型反恐片,在前兩季最後終曲都以兩段式高潮做結尾,第一個高潮為整季故事收尾,而第二個高潮則是帶出下一季故事的驚悚序曲。這類表達模式在以季為單位播出的美國影集算是常見,也是一種商業手法,說穿了是為次季收視先行綁樁。只是許多影集卻因為勉強續貂而出現爛戲拖棚。而那些為了次季劇情而在本季鋪陳的懸疑氣氛也不免造作。Homeland並沒有這種情形,甚至它還把這類雙高潮的戲劇表達方式玩得頗到位,讓你在驚悚與錯愕之餘願意癡癡等待下一季新戲的播出。只是據說這部劇集其實是改編自某以色列劇,不算得多原創就是。


Homeland的男主角是一位伊拉克戰爭中遭基地組織俘虜八年的美國陸戰隊士官Brody。原本被人們認定可能已死亡的Brody卻在美國特種部隊一次攻堅行動中意外被救出。回到美國的Brody在反恐事業如火如荼進行時成了美國政府宣傳的絕佳樣版,Brody於是成了戰爭英雄。不過大部分的人除了知道他被俘八年外,很少人關心他八年來發生了什麼事,或者他在想什麼,甚至連他為什麼沒有被敵人直接殺害,敵人反而耐心地俘虜他8年,這一切的一切都像是一個謎。不過在反恐戰爭的政治正確大旗下這一切都顯得不重要。女主角是一位有躁鬱症的CIA幹員Carrie,她曾從一位伊拉克死囚口中獲知某一位美軍俘虜已經叛降基地組織。不過沒有人知道他是誰。當Brody返國後,在Brody被塑造成戰爭英雄的政治正確下,她卻懷疑Brody已經叛降,而他回到美國是意圖策劃一起恐怖事件。在當時政治氣氛下當然不會有人同意Carrie的看法,Carrie卻堅信自己的看法,於是她選擇了未經合法授權的手段私下監聽、監控Brody。希望能提早阻止一場即將發生的美國本土襲擊。

拿「反恐24小時」與Homeland相比,可以看出從小布希時代到今天歐巴馬主政的年代,美國對於伊拉克戰爭逐漸改變的主流觀點。911攻擊可以視為是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本土遭遇戰爭或準戰爭行為的首例。而且珍珠港孤懸海外,911則發生在美國本土政經中心。因此美國不再那麼安全了。唯有直搗敵穴、擒伏敵首,才能確保美國安全。漫長八、九季的「反恐24小時」不斷反覆闡述這個觀點,打不死的牛仔型男主角Jack則象徵了那個高舉反恐大旗要把戰爭逐出美國本土的想法,這就是美國人要打第二次波灣戰爭的理由,當然小布希還有他說不出口的戰略目的。而到了民主黨主政的歐巴馬政府,一方面歷經金融海嘯後,美國國內政治局勢可能相對棘手,另一方面,第二次波灣戰爭其實已經確立了美國獨大的局面,美國的石油利益無人能挑戰,而且美國油頁岩技術的開發也讓波灣利益的重要性下降,尤其911主謀賓拉登身亡後,也是到了美國要走出911情結的時候。因此Homeland的故事的核心反而不是那些黑暗的、高潮迭起的恐怖攻擊策劃。而是離家八年、改變信仰後重返美國的Brody與他家庭之間若有似無的、無可挽回的疏離感。


一場戰爭改變了Brody的人生,心懷報效國家想法而投入戰爭的Brody,他恐怕寧願那場戰爭未曾發生過。Brody希望回到過去,讓一切重來,不過過去已成幻夢。他看到的已不是他想像的。他的宿命其實是他擺脫不了的。因此到了第三季結束,Brody的悲劇命運似乎無可避免也意味了一段歷史的終結。因此反恐鬥爭也將走到新頁,即人們必須嘗試以合作取代對抗。播了三季的Homeland有一個完整的劇情架構與讓人懷念不已的終結ending,不過看來它在明年還會推出第四季,只是相對前三季,那將是不同的故事劇情與人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