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守護程序I:網路殺神
守護程序II:自由 之戰
作者:Daniel Suarez
出版:貓頭鷹
DAEMON是在電腦或系統中提供特定服務的特定程式,為了提供這些服務必須存在某些執行腳本,當執行腳本被觸發,DAEMON程式就會開始運作,提供它預設的服務功能。平時DAEMON就像一個守護者,靜靜監控系統的運作,等待訊息出現,當訊息出現,執行腳本被觸發,它將現身提供必要的服務。而在守護程序二部曲中(「守護程序I:網路殺神」與「守護程序II:自由之戰」)DAEMON卻成了一個殺人程式,當它被觸發後,DAEMON在現實世界啟動了殺人機制。而這一切只是開端,DAEMON不會只是一個殺人機器而以,它有更龐大的計畫等待觸發,無所不在的DAEMON程式將徹底改變世界。以上是守護程序二部曲的核心情節梗概。
首部「網路殺神」宛若一個大型線上互動遊戲穿越時空來到現實世界,把世界變成殺戮戰場,DAEMON不斷被觸發,因此鮮血、人肉橫飛,在故事情節還沒有進入到第二部「自由之戰」以前,「網路殺神」就只是好萊塢式的商業動作驚悚片,DAEMON像個失控邪魔殺神,橫行在世界邊緣,不斷製造人們恐慌。也不斷吸引社會的邊緣人投入。到了第二部「自由之戰」我們才逐漸掀開DAEMON的蓋紗,探索它的目的,以及它所想改變的權力圖像。因此第二部以後我們逐漸發現第一部裡的邪魔殺神在它瘋狂行徑背後蘊藏一個龐大計畫,這個計畫或許將改變人類社會。
在好萊塢的電影中除了特定國家與恐怖組織常常扮演壞人腳色外,想像中在幕後操控國家的大型企業有時也是壞蛋候選人。在守護程序二部曲的壞人則由各種大型企業來扮演。這些企業控制生產要素,以粗暴手段宰制人們的生活。在小說裡它們象徵著舊秩序,或者說就是全球化的商業資本主義。不過回到現實裡企業要有這樣的神通就只能和公權力掛勾才辦得到,所以擔綱反派角色的商業資本主義更明確一點來說應該就是裙帶資本主義。而這些控制資源的邪惡企業正是DAEMON所想要剷除、推翻的對象。因此DAEMON想要改變現有的世界權力結構,不過DAEMON並不是人工智慧,它是一種程序,由某些事件觸發。因此它沒有一定的、明確的未來圖像,未來世界須由人們集體去想像與創造。因此在小說第二部裡除了延續第一部殺戮戰場的熱鬧外,另有其嚴肅的主題,關於人們反叛當下追尋未來生活與價值的努力,對於某種烏托邦新世界的實踐過程。
作者描寫的DAEMON追隨者所創造新世界、新生活像是某種存在私有制的集體農場或人民公社。在DAEMON的新世界裡交換的功能依然存在,分配也依據市場機制來進行,人們或許揚棄了美元舊貨幣,但也創造了新貨幣,不管這個新貨幣叫什麼酷眩名字,它依然是貨幣,或者執行貨幣的功能,因為只要有交換就難以避免貨幣的存在,不過新貨幣供給量與人們的生產貢獻有關,這一點和目前的現實世界就有落差,主要是沒了中央銀行,沒人可以「應國家需要」製造出海量信用來淹沒我們,融資這個世界,這一點而言其實是回歸到亞當斯密以來的古典經濟學的精神,貨幣成了純粹的交換工具。而新生活的規則貌似網路民主,DAEMON並不扮演老大哥角色,或許可以稱之為具有DAEMON特色的集體主義。
這部小說發表時間約莫是在金融海嘯後到佔領華爾街運動這段時間,作者想必受到同時代思潮影響。第二冊「自由之戰」因此大雜燴了許多「進步理念」的想法,不過大部分只是點到為止。有一點很有趣,作者描敘了在地化生產。我們知道人類的生產過程總是由簡單而複雜,人類的生產供應鏈則隨著分工程度愈加細緻而更綿長,亦即更加專業分工,這種專業分工會隨著各地區生產要素的稟賦、特性進行最佳化,理論上最後會散布到全球,當最大化時人類因此可以享有大量商品,這就是所謂的經濟進步。我們喜歡這種商品無虞的生活嗎?我想大部分人都喜歡。大部份人都喜歡那種美式生活,開著車到賣場把需要或不需要的商品堆滿手推車。而在地化生產背後代表的是各種商品的匱乏和價格高貴化,所有原來透過跨國繁複供應鏈生產出來的國民商品,瞬間都成了奢侈品。因為現實絕非如同小說情節所描寫,把商品設計餵給某台機器就可以神奇地生產出來。縮短分工程度,一定會降低產能,提高價格,我們只能放棄無止無盡的商品供應,回到簡約的生活。相對的這也會降低對於地球資源的瘋狂榨取。我們將更綠色。不過我不認為人們已經準備好面對這樣的未來世界,即使是那些自詡為進步分子者亦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