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瑪麗娜」是卡洛斯‧魯依斯‧薩豐較早期的作品,它彷彿就是「風之影」的原型,不過與作者的遺忘書之墓系列相較,「風中的瑪麗娜」更接近歌德小說類型,舉凡古老豪宅、深黑墓地、魅影般的幽居貴族、頹廢的死亡、超自然的陰影等歌德小說元素,「風中的瑪麗娜」一一具備,甚至在某些橋段、情節明顯模仿科學怪人,而薩豐抒情的敘事風格則讓科學怪人般的怪誕情節抹上一層詩意的面紗,在驚悚之外另有一種感傷與懷舊。
形式上「風中的瑪麗娜」是敘事者奧斯卡的往事追憶錄,在多年以後追憶1980年就讀巴塞隆納寄宿學校時的某些往事。當時習於翹課的奧斯卡在學校附近遊蕩時偶然發現一座古老宅邸,並在這座老宅邸裡偶遇幽居的美麗少女瑪麗娜,兩人逐漸發展出一段青澀情愫,在那段短暫的相處時光裡兩人在巴塞隆納被遺忘的老街區裡漫遊探險,並逐步揭開了城市的遙遠過去時光裡某些不為人知的祕密往事。這部小說包含了三段跨越不同年代的愛情故事。每一段愛情故事最後都以不完美甚至是悲劇的結局收場,事實上不完美是薩豐小說世界的主旋律,因此敘事者的回憶像一首憂鬱的詩歌,迴盪在對過去的追憶裡,苦澀而悲愴,多年以後再回首,那些最真實的故事只能存在於想像裡。
從「風中的瑪麗娜」到「風之影」,薩豐的敘事架構總是由一個不相關的敘事者開始,敘事者因為某個因緣捲入某些事件,然後敘事者尋訪一些事件關係人或是倖存者,這些人分別告訴敘事者故事的一部分,敘事者因此逐步拼湊出故事的雛形,而在拼湊過程敘事者也逐漸捲入事件之中,最後他發現他自己將是拼出整個故事的最後一塊拼圖。這樣的敘事方式一步一步堆高情節的情緒,彷彿無數小浪翻湧,波峰與波峰不斷重疊,波谷也與波谷重疊,最終形成一個驚人巨浪,留下讀者最後的唏噓。
這種敘事方式可說是很聰明但也是一種取巧,作者只要專注於情節鋪陳,而不用太著力人物的塑造,因此「風中的瑪麗娜」雖說故事奇幻又怪誕,高潮迭起,但是通篇並沒有塑造出任何鮮明角色。不過作者瑰麗又充滿視覺性的小說語言算是掩蓋了這方面的弱點。畢竟「風中的瑪麗娜」還是作者早期作品,不若遺忘書之墓系列成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