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3日

TPP亡國論讀後


書名:TPP亡國論
作者:中野剛志
出版社:允晨文化

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全名是「環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多方協議的FTA,目前參加的國家已經有12國,日本也已於今年加入。「TPP亡國論」在日本應該是2010年所出版,由這本書的書名也可見日本對於參加TPP與否,在日本國內曾經歷過深刻的辯論。台灣剛與紐西蘭簽下台、紐ECA,紐西蘭是TPP成員國兼發起國,從官方發言可以發現政府把台紐ECA當成加入TPP的敲門磚,而在野黨則把加入TPP視為消弭ECFA影響力的平衡力量,因此未來台灣討論加入TPP與否的雜音會小很多,只在於如何加入而已,但是在經濟上它對台灣的影響絕對不低於ECFA。台、日國情容有不同,面對這樣一本來自日本官僚系統所發言,強烈反對加入TPP,甚至把加入TPP上綱至「亡國」高度的書籍,可以想像當未來台灣開始討論是否加入TPP時可能面臨的一面倒贊成聲音,因此這本書的反對立論還是值得我們一看的。


TPP是高標準的FTA,必須在短期內快速開放國內被保護項目,除了服務業、醫療、教育等項目外,農業將會面臨全面性開放。除此之外在非關稅障礙、智財權等,也必須做相對應的調整。TPP的目標是想達到區域內貿易無障礙,區域內所有遊戲規則均相同的狀態。因此TPP改變的不僅是關稅消失而已,它將是制度的大幅變革。TPP是由美國所主導的協定,所以她相當是與美國的FTA,而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因此TPP將是東亞眾貿易輸出國不能承受的輕。你想吞下果實,就得付出代價。

分工與交易導致對貿易的需求,而經濟學課本告訴我們貿易是合則兩利的事,有利於資源運用的最佳化。因此理論上任何形式的FTA在消除各種貿易障礙後,對於簽約國的經濟利益都應有所提升。在日本國內贊成加入TPP的理由,除了以上自由化的原因外,還有來自歷史上的因素,即「不參加TPP就是鎖國」。另一個原因則是競爭對手國韓國已與美國簽訂FTA,所以為了維繫日本競爭力必須加入TPP。殊堪玩味的是以上的理由都可能是未來台灣贊成加入TPP的理由。

作者認為前述思維都有其盲點。他認為在目前這種全球化失衡的局面下,美國其實已無能力再擴大進口,因此美國主導的TPP其實是美國擴大輸出市場計畫一環,因此加入TPP未必能擴大出口,進而推升經濟成長。而以輸出為導向的經濟成長,究竟是否提升國民經濟的福祉?則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另一個課題。以台灣而言,為了提振出口我們其實是以政策補貼方式維繫出口競爭力,這項補貼包括匯率貶值政策、租稅優待等,而這一切租稅成本或購買力降低都是由全體國民所承受,而出口擴張引發的GDP成長,這個成長的果實是否回歸到國民經濟福祉中?以台灣平均工資長年原地踏步來看,這答案可能是否定的。這也是作者所說國民經濟利益是否與出口廠商經濟利益一致的問題。

而作者所說加入TPP後各種低價產品進到國內,反而加深通貨緊縮程度。則有倒果為因之嫌。因為物價下跌是果而非因,它是由消費萎縮所形成,而非低價品造成通貨緊縮。最後作者以戰略角度陳述加入TPP將對於境內農業形成致命打擊,因為糧食是一種比石油更具戰略性的物質。全世界穀物生產絕大部分都是供作自用,只有剩餘時才會出口外銷。因此流通於全球穀物市場的穀物,其實僅佔全球產量的極小份額。農業並非是一種穩定的產業,它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很大。任何一個糧食出口國都可能在他必要時宣布禁止糧食出口,因為每個國家還是會以餵飽自己人民為優先,因此當全球穀物生產不足時,恐怕並非有錢就可以買到足夠的糧食。過去俄羅斯就曾斷然禁止該國小麥出口。結果引發全球小麥價格的異常波動,因此穀物市場無法單純以市場經濟角度衡量,必須加入一定程度的戰略性思維,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保持最低的糧食自足率。事實上今年日本同意加入TPP,最主要原因也在於TPP同意在農業上對日本有限度的讓步。


而作者除了力陳反對加入TPP的理由外,也對日本經濟的沉痾提出藥方。不過作者提出的藥方大概都不出凱因斯主義的方法,並無太多新意,不外是在財政政策上擴大政府支出與投資,貨幣政策上執行必要的量化寬鬆(從市場買回國債)。而這些就是現在安倍晉三內閣所推動的政策。或者我們可以拭目以待安倍經濟學最後究竟會把日本帶進天堂或是推入地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