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7日

蓋亞的美麗與哀愁:地球:從美麗到滄桑讀後

書名:地球:從美麗到滄桑
作者: 史坦利.萊斯(Stanley A. Rice)
出版社:商周出版
    和大部分談論行星生物演化的科普著作相異的是這本書特別強調生態演化中的創新、互利共生及利他主義等,而當地球演化出人類這樣心智的生物時,人類的宗教觀念、科學精神,將影響未來的地球命運。


    和宇宙中的絕大部分星球相較,我們的地球可能是極其罕見的,除了我們位在一個恰到好處的位置,能使水長期保持液態外,包括我們擁有一個超大的衛星月球,月球的size使她有能力穩住地球的地軸的擺動,不致使地球搖晃過於激烈,讓地球因此有一個穩定的氣候分布,讓生物多樣性能夠演化出來;而在地球軌道外圍有一個巨型行星木星,她擋下了大部分來自小行星帶及太陽系外圍彗星可能對內圈行星的轟炸。降低了我們生態大滅絕的機率。另外太陽系形成的時間與位置,使得地球擁有足夠的放射性重金屬元素,這些放射性元素提供的熱能是地球板塊運動的主因。而沒有板塊運動,地球的碳循環就無法啟動,而沒有碳循環就不會有複雜生命。

    生命的出現或許是一場奇蹟般的邂逅,然而生命一旦出現,生命就不僅只是登台的演員而已,生命也改變了舞台。今日地球上我們看到的、呼吸的、賴以維生的一切無一不是各式生命攜手打造出的宇宙伊甸園,這個我們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這是個充氧的星球。然而氧以元素分子型態存在絕非常態,氧的活性在自然情況下將和其他元素結合成各式氧化物。因此元素氧的存在絕對是生命的痕跡,是所有綠色生命幾十億年來的傑作。然而過多的氧也會釀災,目前地球大氣氧含量約23%,在地球歷史上地球大氣層經高達35%,已經瀕臨達臨界點,或許再多一些氧就可能引發熊熊烈火燒毀整座星球。然而這一切並沒有發生,我們的行星大地總在懸崖邊緣及時勒馬。

    地球的演化史彷彿背後存在一個龐大縝密的計劃,當然這樣的計畫並不存在,或許如果複雜生命存在的夠久,智慧的生命終究就會出現。但是演化的開端並非設定好人類終將出現,或是智慧的心靈由人類這樣的物種來擁有。演化的啟動總是讓天擇選出了那最恰當的演員出場,每一個生命都是最恰當時空下最恰當的演員。而生命不斷以各式的創新演化來適應環境的變化,人類出現的最大創新是人類的腦容量,人類的腦容量讓我們擁有非比尋常的心智,這樣的心智讓人類擁有不同於其他生物的力量,第一次有一種生命可以無須等待天擇之手即能改變自己。我們無須演化出翅膀即能翱翔天際,我們打造刀劍而無需等待演化出犀利爪牙。

    我們改變了自己的同時,我們也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在改變這個星球,而這種速度將讓許多其他物種措手不及,尤其是越複雜的生物越是如此,他們來不及演化出足夠的適應能力,生態的重塑或者準確地說生態多樣性的滅絕正隨著人類能力更上層樓而加速前進。但是無可如何我們仍是生態的一部分,我們賴以維生仍是這個生態系。引述作者的話來總結。「無論人類未來建立的是托邦、反烏托邦,或是介於兩種之間的某種文明,地球都已變成一個不適合居住的棲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