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

記憶的人生:關於<暗店街>

2014年諾貝爾獎揭曉,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摘下桂冠,永遠的文青村上春樹又陪榜了一年。村上是時代感極強的作家,這樣的作家容易形成話題,不過話題性也容易遮掩掉藝術上的成就,因此村上的這個優點在競逐桂冠的過程裏說不定就成了缺點。畢竟諾貝爾文學獎的理念之一是強調「永恆性」,從這標準,某些哲理意味深沉的作品會佔到優勢。派屈克.莫迪亞諾大概就符合這個標準。派屈克.莫迪亞諾對台灣人來說算是相當陌生,不過他的作品其實十餘年前就曾譯介到台灣。十餘年前出版的繪本小說<戴眼鏡的女孩>也曾暢銷一時,不過即使曾讀過這部童年寓言,可能也不容易聯想它的作者就是今年桂冠的得主。


<戴眼鏡的女孩>的時代背景是德國占領期間的法國。以一個小女孩的眼光描寫占領期間的法國一直是莫迪亞諾小說的重要主題。他另一本小說<暗店街>也是描寫同一個時代。不同於<戴眼鏡的女孩>以童年的天真眼光探索那個佔領時代,<暗店街>是成年的眼光,因此多了<戴眼鏡的女孩>所無的暗色調。<暗店街>的主角是個失憶偵探,小說故事其實是主角對於他自己遺失記憶的追索過程,透過調查、敘述,主角逐漸拼湊他生命裡一幅幅快照,那些曾以為會留下永恆的痕跡,記得的與不記得的,這些卻都讓記憶成了無可如何的嘆息。而生命在嘆息中悄然流逝,書末那段話最足以說明這樣的悲愴感。「黃昏時分,一個小女孩和母親從海灘上回家。她無緣無故地哭著,她不過想再玩一會兒。她走遠了。她拐過街角。我們的生命不是和這個孩子的悲傷一樣,迅速地消失在夜色中嗎?」

生命會有無常只在於我們無法永恆,而人們天真認為文字或影像可以捕捉什麼,則是天大的誤會。想像未來之時,當生命的黃昏,品味一生時,如果還能記的什麼或許就是某種真正的幸福。


這或許是<暗店街>真正的暗喻。主角苦苦尋覓自己的身分,他或許肯定了某些事曾經發生,透過調查敘述,他進而拼湊出他的生命樣貌,不過這些卻可能未在記憶裡存在。如果遺忘了,那些調查敘述的故事是否真正存在過?因此書末主角將做最後一次嘗試,他將前往羅馬暗店街去探索可能是昔日自己的住處,他或許能掘出更多記憶的秘密,也或許一無所獲。而這或者是希望,也或者是生命太息的無常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