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

回溯人類文明的本質:<昨日世界:找回文明新命脈> 讀後心得

賈德戴蒙的新作昨日世界>與他過去作品如<第三種猩猩>、<槍砲、病菌與鋼鐵>及<大崩壞>等相比「平凡」許多。<第三種猩猩>從演化角度探索人類過去與未來,<槍砲、病菌與鋼鐵>提出的地理決定論有效解釋了人類文明興衰之謎,<大崩則像是警世箴言,從過去探索我們可能的未來。這三本都氣勢磅礡,盈滿著知識的厚實。而<昨日世界>彷彿只是一個人類學者的田野見聞回憶錄,一本老式老派的民族誌,作者在多年以後娓娓述說著新幾內亞的往事。或許懾於作者前幾本作品的名氣,尤其<槍砲、病菌與鋼鐵>幾乎會被列入20世紀經典。因此初讀<昨日世界>難免詫異該書的「平凡」。不過如果把該書與作者過去的著作連結起來,讀者還是可以理解作者企圖心所在,<昨日世界>還是承緒了賈德戴蒙多年來的關懷核心,即從演化的角度思考人類的文明。雖然作者並未在這本新書提出任何令人耳目一新的看法與見解。不過如果從田野見聞回憶錄的角度來讀這本書,書中所描述的「昨日世界」的細節還是極為生動的。


「昨日世界」所指涉的其實是一種行將消逝的傳統社群生活方式,大致屬於從石器時代延綿至今殘存的採集漁獵或游耕生活方式。在過去它曾是人類主要的生活方式。在實施此類生活方式的社群,國家、城邦或酋邦等政治體都還不存在,人類群體則以隊群或小型聚落等方式存在。這些社群基本上共同分享各種漁獵採集所得,他們如果不是沒有私有財產就是僅擁有的少量的私有財產。這樣的傳統社群現今僅存在於地球上少數地方,如新幾內亞、亞馬遜叢林等地。而且這種生活方式正在快速消失中。在昨日世界>中賈德戴蒙詳述傳統社群(主要為新幾內亞社群)的生活方式,聚焦九大領域,包括戰爭與和平、育兒與養老、危險與應變、宗教、語言、健康等,並將之與當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互為對照,很顯然作者目的不僅在向過去取經而已,更重要的昰希望能透過這類觀察找出文明的演化途徑,發現人類從蒙昧時代到文明時代逐漸被遮掩了的本質來,這些本質或許正直接導致人類文明的某些缺陷。

不過「昨日世界」絕非伊甸園,相反的「昨日世界」可能充滿暴力、飢餓與殘酷。那樣的世界會像什麼?美國影集Walking Dead描述的世界或許差堪比擬。Walking Dead背景是為疾病摧毀後的世界,殘存的人類各自結成隊群。我發現不同的隊群會因為爭奪資源互相攻擊、發動戰爭。而遇到陌生人首先都會警戒起來,先了解對方意圖,如果判斷對方有敵意,接著上演的可能就是血腥拼鬥。這類劇情不經意地表達了傳統社群裡的某些實況。這或許是國家出現的原因。當約七、八千年前人類開始發展農業,然後形成大型聚落,如果聚落大到無法讓我們認識每一個人時,陌生人間的不信賴感必須解決,所以可能的方式是犧牲一部分個人自由,把個體自由讓位給群體,以群體的管理取代個人間的暴力。因此國家出現。

人類現在的主流生活方式出現不及萬年,工業文明更僅百餘年,這樣的短暫歲月與人類幾百萬年的演化史相比僅是一瞬間,而這數百萬年來人類為了適應不同地理區位曾經演化出各式各樣不同的生活方式,如今這些生活方式大部分俱往矣。當人類選擇定居型的農業生活,我們其實已無法回到昨日世界,而且昨日世界未必美好,我們確實也無須謳歌過去或詩意懷舊,不過人類這個物種是從那些「俱往矣」的生活型態裡演化出來,我們的生化體質適應的其實是往昔生活型態。因此回首昨日世界並非一場懷舊之旅,而是回顧我們的傳統生活模式是否可以從這類回首昨日世界得到哪些啟發或教訓?當智人從非洲一個險遭滅絕的千餘人小隊群演化至今成了散布全球擁有七十億人的龐大物種並且宰制全世界,這個躊躇滿志的物種確實到了要停下腳步回溯自己旅程的時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