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2日

消失的文明-復活節島的末日啟示錄(二)

二、當明天過後
證諸史書,滅絕的文明所在多有,但惟有復活節島文明的崩毀如泥,特別令人心驚。原因無他,復活節島是個標準封閉文明,孤絕的復活節島的故事其實正是孤絕的地球的縮影,復活節島孤懸於太平洋一隅,地球也孤懸於宇宙中的一隅。我們和復活節島的先民一樣。我們只能在這個星球上。我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都可能只在這個地球上。至少在太陽系裡我們是無處可去的。
重組復活節島的歷史,我們發現維繫島上生態圈的主要是原本蓊鬱的森林,森林其實是推動復活節島文明最重要的資源。對於島民而言他們或許理解這一點,但是人口的增長,製造石像的需要,他們還是把島上的森林一吋一吋地摧毀,終致最後一棵樹也砍掉了。這樣的過程絕非一朝一夕,而是數百年的緩慢過程。剛開始或許無關痛癢,但等到警覺可能導致生態災難時,島上已陷入戰亂和飢荒,一切為時已晚。也或許他們曾設想過他們終能發現一種取代森林的東西。神會賜與他們的偉大祭司力量。而在那之前他們只要能雕出最偉大的巨人石像就行了。
在今日,這樣的想法或說法似曾相似。我們不也認為科學是萬能的。在我們燒掉最後一桶石油前,我們一定會找到替代的東西的。在全球化口號響徹雲霄的今天,我們並不真確理解全球化的意義,全球化帶來的是全球生態的休棲與共,沒有一個棲境可以自外於現代化與工業文明的龐大影響。任何一個棲境的崩毀都將影響其他棲境。目前熱帶雨林正加速消失中,這起因於農業上的需要,因為人們需要更多的農田與牧場。而所有這些破壞的作為都以建設、開發之名為之。事實上今日我們的許多作為與復活節島先民並無二致。
今天手握摧毀全球能力的人類遠非石器時代的復活節島文明所可比擬。工業化文明席捲全球後,事實上我們是以加速度的方式在消耗我們的生態資源,地球雖然龐大,但資源依舊是有限的,當第一世界的人們浪費無度享受著地球有限資源提供的美好生活時,第三世界的人民也在急起直追中。所謂金磚四國即是此一涵義。單單中國和印度他們龐大人口所釋放出的消費能力,要不了多久就會追過歐美日總合,當第三世界的人民也要求第一世界的生活水平時,地球的資源是否負擔得了?這是一個無解(或難解?)的難題,因為第一世界在道德上不能告訴第三世界說「你們不要前進了,你們留在原地就好,要不,大家都完蛋。」
因此可見的未來隨著中、印等國興起,資源的爭奪與分配將成為國際勢力角力的重點。戰爭也許隨時都可能爆發。兩次波斯灣戰爭就是明證。明著是反侵略、反恐,其實是美國人必須確保美國的石油利益。歷史上的戰爭多半就是與資源爭奪有關。
人類從一萬年前開始進入定居生活以後氣候就逐漸從冰河時期步入間冰時期,人類文明可說是間冰期的產物。雖說是間冰期氣候相較於冰河時期比較和緩、溫暖,其間依然有冷暖乾濕的小循環。中國歷史上每次遊牧民族南下或國內戰亂多半與氣候嬗變有關,氣候的轉變一定會引發資源供給的變動,如果人類對於生態環境開發過度,棲境對於氣候的轉變會更敏感,資源供給變動會更劇烈,當變動是往下時,資源就會變得相當有限、稀少,搶奪資源的戰爭與飢荒也會發生。復活節島歷史上最後的動亂其實就是資源的爭奪戰,只是以著一種更血淋淋方式、更令人觸目心驚的方式發動。
人類未來如何避免這一類戰爭的發生?這取決於人類如何公平有效分配資源。以及我們如何維持生態的永續經營與發展。和對人口增長速度的控制。希望復活節島的悲劇永遠不會發生在當代人類身上。希望人類有足夠的智慧能夠看清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
參考書目 : 大崩壞  時報文化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