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復活節島的昨日與今天
復活節島上的數百座計的巨大石人頭雕像,像謎一樣的矗立于海邊。這成了我們對這個島嶼的第一個神秘印象。
高近十公尺、重逾數十公噸,雕琢精美的石像群,圍繞著復活節島,兀立在東太平洋一隅,它疲倦又滄桑的眼神長久以來守護著島嶼,在落日時分,石像身影彷彿滲入了永恆。
復活節島面積約116平方公里,地處南緯27度,比一個台中市還小。以北半球而論,它的位置約相當北台灣所在,因此它的氣候溫暖。雨量雖不若台灣,卻也有年雨量一千四百公釐 以上。這座島嶼大約是百萬年前到幾十萬年前火山陸續噴發逐漸形成的火山島。依它的地理位置、氣候和形成原因,復活節島理應與其他熱帶或亞熱帶玻理尼西雅火山島嶼一樣,林木蓊鬱、植被豐饒,宛若天堂。但是十八世紀歐洲人第一次抵達復活節島時卻稱呼它是一個「悲傷而奇怪的地方」。因為以島上的生態資源而論,這是一個荒脊的小島,幾乎沒有樹木、流水,僅有草地,部分地區甚至呈現沙漠景觀,十足不毛之地。島上也沒有任何野生哺乳類動物。也沒有任何本土築巢的陸生鳥類。顯然這是個養活不了多少人的孤絕之島。
在島嶼火山口一隅有一個大型採石場,裡頭堆置了大批未完工或損毀的石雕像,以及石斧、石刀等工具棄置於地。初來乍到,眼前景象彷彿工人間發生了內鬨彼此瞬間停下工作,然後互相破壞對方作品。或遇到瞬間災變,驚散逃去。從這個採石場很明顯有道路痕跡沿著等高線蜿蜒而下直到海邊,幾乎可以推定這是運送石雕像的道路。但是雕出這些石像的工人和文明於今安在哉?
由於復活節島距離最近的陸地約2000公里 。孤懸于東太平洋上,在前工業的時代,顯然不會有何外援,因此很難想像千百年前這些巨大石雕像是如何移到海邊的和如何雕成的。估計在前工業時代,若要移動這些石雕像需要人力以大量繩索與原木作為工具來拖動。而要動員與供養這些千計的人力與必須有一個強力的統治中心和文明。但依目前它的生態資源,缺乏林木的島嶼不可能提供繩索、原木等工具,荒涼而悲傷的土地也難以養活大批人口如何產生一個燦爛文明?因此神秘的石雕像如謎般散漫著無限遐思的神話色彩。
有人因此說這是外星文明的遺跡。
而這種說法和對叢林中的馬雅文明的解釋如出一轍。
(馬雅文明又是另一個末日啟示錄的故事)
因為當人們無法解釋一件事物或現象時,只好用另一個無解的事物或現象來加以解釋。
而這些說法都是毫無根據的。
畢竟神秘而荒頹的島嶼吸引了無數考古學者來到這裡進行研究,透過長期的研究與證據出土。現在,漸漸地我們已經可以粗略勾勒一幅依稀的復活節島的史前史了。
原本居住一地的人們,如果其中一部份人口遷移它處,兩地阻隔逐漸沒有交流,隨著時間的流逝,語言會開始嬗變,語言學家可以比較兩個語言間的變異,推測他們分離的時間。復活節島使用的語言確實是玻理尼西雅語的一種方言,推測約在西元四百年左右開始分離,這可以說明玻理尼西雅人可能在西元四百年左右首次來到這座島嶼,而根據島上的人類遺跡進行碳同位素研究,人類也約在同時出現在島上活動。另外考古學者透過對島上古復活節島民遺骸抽取DNA比對,確認這些古島民都是玻理尼西雅人。因此現今島上的原住民族都是這些古玻理尼西雅人的後裔。
南島語族從史前石器時代就開始移民太平洋。一般認為,近萬年前南島語族漫長的旅行的起點可能是台灣。台灣極可能是太平洋上南島語族的原鄉。而屬於南島語族的玻理尼西雅人幾千年來就憑藉著優異的航海技術,縱橫、殖民太平洋上大大小小的各個島嶼。在大航海時代連歐洲人也不得不佩服玻理尼西雅人的航海技術。他們依據海鳥在海上航向便能判斷哪裡可能有海鳥築巢的陸地,然後帶著種子、家禽、家畜、飲水便航向大海尋找新天地。復活節島的最初移民,也是如此抵達島嶼的。但是當歐洲人初抵復活節島時,島民已失去了航海的能力。他們已失去祖先縱橫四海的能力。最初到達復活節島的歐洲人描敘島民簡陋的海上航具,僅是長不及三公尺 的舢板,某些地方海水還會滲入,浮於海時有一半的時間必須把海水舀出船外,這樣簡陋的航具絕無可能遠度重洋,只能在近岸處航泊。但是島上先民絕對擁有先進航海技術一如其他地方的玻理尼西雅人一樣,否則他們無可能遠渡二千公里 以上來到這裡。但是後來島民卻漸漸失去航海能力。
通常在玻理尼西雅人移民到另一個島嶼後仍然會往返於新家與故鄉之間。事實上在某些玻理尼西雅島上常可發現其他島嶼特有的石頭材質,但是在其他鄰近島嶼上皆未發現復活節島的石製器具或石塊。另外一般玻理尼西亞人通常會飼養雞、豬、狗,但在復活節島上只有雞,也許最初移民也有攜來了雞、豬、狗等家畜,但豬與狗因某些因素在旅行過程或抵達後死亡,而原始移民抵達後即未再回去故鄉,往返兩地。後來也沒有新移民到來。否則如與其他島嶼有所往來理應會再引進豬、狗飼養。這或許因為距離其他島嶼過於遙遠,所以與其他島嶼無法發展出貿易關係。這也說明他們與外界是始終隔離的,千餘年以來始終孤絕於東太平洋上,因此竟實驗出了一場人類史上悲傷的末日啟示錄。
當玻理尼西雅人約一千五百年前初抵復活節島時,他們第一眼所見的復活節島可能與歐洲人所見大相逕異,那時的復活節島應該與其他熱帶玻理尼西雅島嶼類似,林木蓊鬱,鳥叫蟲鳴,活脫是海上天堂。
當代考古技術可以從湖泊或沼澤地取得沉澱物樣本進行花粉樣本分析,理論上如果樣本未經搖動、拌攪,沉澱物會依照時間順序沉積,考古學家可以進行碳同位素分析它的年代,然後在顯微鏡下計算花粉數量和種類。即能判斷歷史不同時點上植被的種類與數量。這是一件不簡單的大工程。考古學者從復活節島上的火山口內的一座沼澤湖泊取得樣本進行花粉分析,他們發現以前復活節島確實存在著許多如今都已絕跡的樹種,而且種類繁多,其中一種灌木,樹皮堅韌,玻理尼西雅人一般取其樹皮韖為繩索。數量最多的是一種類似智利酒棕櫚樹的巨型棕櫚樹,高可逾二十公尺 ,直徑超過兩公尺 ,極適合用來造船或充作搬運巨石像的滾木。而這些原本蓊鬱的森林如今俱已不復存在。失去了森林的島民,失去了造船的原料,當然也失去了航海的能力。
大部分玻理尼西雅人都賴漁耕維生。主要作物包括了甘薯、香蕉、薯芋、甘蔗等。復活節島的早期移民在生活上理應也是如此。但考古學者從島上人類聚落的遺跡研究,他們發現一種真海豚骨頭幾乎佔了早期島民廚餘的三分之一。魚類反而不多。這一點和其他玻理尼西亞人有所不同。這可能原因應該是復活節島附近珊瑚礁稀少因此定居魚類有限,而附近亦非主要洋流交會所在故也無洄游魚種。而真海豚都生長於外海,並不會迴游到岸邊,這說明島民遠祖具有長程航行的能力與船具,才能捕捉到真海豚。另外古代廚餘中還有大量鳥類骨頭,其中甚至有數種陸生定居的鸚鵡、貓頭鷹等鳥種。依據對這些古代垃圾堆的研究,在千年以前復活節島曾是海鳥重要繁殖地,種類可能超過四十種。這些鳥類現在都已絕跡於復活節島。但是在早期這些都是島民菜單的一部份。除此之外從這些垃圾堆裡還能發現一種海豹的骨頭,現代的復活節島當然沒有海豹,但並無法確定在古代是真有海豹曾定居於此,或這些海豹只是迴游到了復活節島?
無論如何早期復活節島的生活應該不算艱辛,這群先民飄洋遠渡,來到的算得上是一座樂園。早期移民人數應該有限,可能只有一個或幾個家庭。根據當地島民的傳說,最早來到這個島的是一個名叫胡圖的酋長,他帶著老婆、兒子和其他族人乘著幾艘獨木舟前來。由於生活容易,他們很快在島上開枝散葉,伐木為船,焚林圍田,過著傳統玻理尼西雅人刀耕火種、出海漁獵的日子。隨著人口增加,復活節島的社會也逐漸演化出了幾個不同氏族分別統治島上不同區域。他們各擁各自的勢力區域。彼此之間也許還發生過合縱連橫的爭鬥。這些酋長、祭司與軍事力量的出現使得島上貴族有能力動員人民製作石雕像。這些石雕像目的大約與宗教有關,或是各自宣揚各自的族威。當某一氏族製作了一個石雕像,另一個氏族想必不甘示弱要製造出另一個更大的石像來壓過對手。這就需要動員更多人製作與搬運石像。為了石雕的製作,島上貴族必須負擔更多工匠與搬運工人的生活飲食,他轄下的農民也需要更拼命的耕作才能提供維持這些宣揚族威的榮耀所需的糧食。當地的農業因此開始出現集約的現象,農民也需要更多農地,為了取得農地,他們必須砍伐、燒毀更多森林。
依據考古學家的估計,在最高峰時島上的人口可能超過三萬人。而評估島嶼的古代生態,在保持生態再生的前提下,復活節島大約只能維持2000到3000人生活。而這個島上卻擠滿了三萬人。接近十倍。這是竭澤而漁的過程。漸漸地,所有的森林幾乎砍伐一空,島上的鳥類也捕捉殆盡。事實上在玻理尼西亞島嶼時常會出現鳥類大量滅絕的現象,尤其是陸生鳥種。最著名的就是紐西蘭的恐鳥。這和人類登陸後大量捕捉有關,因為在這些島嶼幾乎都沒有原生哺乳類動物,基本上鳥類是沒有天敵的,因此在演化的基因裡並不會畏懼人類,簡單的說就是笨得可愛,這和舊大陸的鳥種天性不同。舊大陸鳥種和人類一同演化,基本上已把人類視為掠食者,並非那麼容易能予以獵殺。所以當人類獵人來到玻理尼西亞的島嶼天堂後很容易就予以捕殺。但很少類似復活節島般竟捉到一隻不剩,全部滅絕的情形。我想這除了人類大量捕殺外,島民毀壞森林破壞鳥類棲境也是重要原因。
沒了樹木造船,島民也不能出海獵捕海豚。只能在近海捕魚、檢拾貝類。因此到了後期的廚餘中已不復見早期移民廚餘中常見的海豚骨、鳥骨、魚骨等。島民在缺乏其他食物來源情況下,一定更加依賴澱粉作物。農業也日愈集約。當地由於風大,所以農人會在田地四周圍起石籬,風大也容易造成水分蒸發,他們除了在田地週遭樹起石籬外,為了防止水分蒸發,也在土壤上方覆蓋石頭。這是一種很罕見的耕作方式。為了儲存有限水資源他們也建了石壩,用以蓄積淡水。相較於其他的玻理尼西亞農人,復活節島的農人顯得異常拼命與辛苦。
由於森林殆盡,土壤開始遭遇水土流失的問題,而集約密集的農作更加速土壤貧瘠化。農作收成大幅衰退,爭奪島上殘餘有限資源的戰爭開始發生,島嶼陷入長期的動亂。彼此相互摧毀、破壞代表各自氏族的巨大石像。這也是歐洲人來到復活節島時觸目所見盡是傾倒損毀的石人像的原因。
而在動亂中戰敗的那方將遭遇悲慘命運。考古學者發現後期的廚餘中竟出現大量人骨,人骨原本應該出現在墓地或葬場,當出現在廚餘中可以想見島上已經出現人吃人的景象。此時島上唯一可靠的蛋白質來源可能就只剩下人肉了。事實上島上最惡毒的三字經是「你媽的肉沾在我的牙縫上」。雖然出於原始宗教的因素,其他地區的玻理尼西雅人確實有生人活祭或食人的紀錄,但那畢竟非常態。而復活節島後期人吃人卻只是為了維持溫飽。補充蛋白質。
等到歐洲人抵達復活節島,島上人口歷經飢荒戰亂後,可能只剩下2000人。當地島民首次和歐洲人接觸後受其啟發,於是發明了一種叫做「朗格朗格」的文字,意思叫做「會說話的木頭」。或許他們深感民族命運的悲愴有需要用文字紀錄下來。
但西方人的到來,帶來的是另一層厄運。
殖民者來到後開始捕捉島民送到美洲充作奴隸。在1862年一群祕魯人來到島上,他們幾乎把島上男子捕捉殆盡,包括酋長祭司與其子女在內將近千人。這導致所有通曉「朗格朗格」與古代傳說者具已不復存在。掠奪者離開後傳教士登上了島嶼,完全喪失對民族信心的殘存島民幾乎立刻皈依了基督教,傳教士開始大肆銷毀「朗格朗格」與異教習俗,復活節島的文化至此消失無蹤。如今我們已無法探知殘存的「朗格朗格」所言何事。人類學者與語言學者雖努力解譯「朗格朗格」,但到目前還沒有一個定論。到了19世紀末智利宣佈併吞復活節島後島上只剩下百餘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