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6日

創世紀的殘酷伊甸園:<洪荒年代>讀後


瑪格麗特愛特伍的<洪荒年代>描寫在未來由「公司」科技統治的世界裡,一個名為園丁會的宗教團體,他們預言世界最後將遭遇無水之洪的侵襲,無水之洪將摧毀人間。因此他們創造出他們的諾亞方舟—「屋頂上的伊甸園」,然後等待最後審判的到來。某一天無水之洪驀然來襲,此時死亡掃過人間,世界回到創世紀之時,伊甸園再現。不過當人間律法、契約崩毀後的伊甸園卻是殘酷的,充滿原始與暴力,創世紀的伊甸園並非樂園而是一個野性世界。


最近陸續讀了幾本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小說,大致可以歸納出這位加拿大國寶級作家的特色來。首先是她掌握題材的敏銳能力,從女性主義到生態環保,無一不與,她選擇的題材幾乎都是發表當下人們關切或社會力聚焦的核心議題,例如這本2009年發表的<洪荒年代>所關切議題是基改科技運用的氾濫與生態危機其次是她在小說形式上的前衛實驗風格,而且每本作品的形式幾乎都不重複,愛特伍總是勇於嘗試不同的寫作技巧。在<洪荒年代>裡作家以兩種敘事觀點交叉進行,分別是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這種敘事方式得到類似交叉詰問的效果,對於單一事件,從不同角度傳達不同視野,分屬兩個女性的視野。而這也是作者最擅長的,屬於女性心理的幽微細節以及女性間細緻的情誼與衝突。

洪荒年代>也是一本反烏托邦的科幻小說,不過依據作者的說法該稱為「科推小說」,科推與科幻的分界是指科推係以現今的現實世界演化方向推論未來世界。很明顯作者的看法是悲觀的,或許是目前自由化、私有化的趨勢,越來越多公共財轉由私人提供,因此作者描寫了一個政府幾乎不存在、由「公司」接手的未來世界,那個時代私有保全取代了政府警力,不過這支私人武力感覺比較像特務機構。作者也憂心人類基改科技氾濫與地球生態環境的激烈變動。因此作者「科推」出一個未來的基改世界,描寫人類的基因科技取代漫長天演,甚至製造出許多奇特的基改生物,例如晶玫瑰、魔髮羊、綿羊獅等。原生物種滅絕,基改物種取而代之。也囿於這類人類扮演上帝的行為,這個由基改構成的世界最終引爆無水之洪。人類文明瞬間崩毀。

事實上人類操縱基改並不是始於今日,在遙遠的過去,農業剛出現的時代,人類就已經開始這類實驗。人擇或物種馴化物種其實就是人類操縱基因的起源。我們今日熟悉的各種作物、水果等無一不是基因選擇的結果,人類在大自然中挑選符合自己需求的品系,混種、交配、改良,一代又一代改變它,最終變成今日模樣。某些物種外觀改變之大,今日餐桌上某些食物我們如果看見它的原生種,恐怕都認不出來了。不僅農作物,甚至家畜、寵物亦然,也都是人類有意識選擇的結果。人們聞基改食品就色變,彷彿罪大惡極。不過有一點必須先弄清楚,許多基改作物事實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也友善了環境。試想如果一個耐蟲害、耐乾旱的基改稻米品系培育出來,是否意味我們的農業可以減少農藥使用,同時降低水資源的耗費,這是好或壞?


科技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無庸置疑。不過許多人擇方式選配出的物種品系根本無法在野生環境生存,而必須仰賴人類的科技魔法創造一個人工生態系才能存活,也因此人們必須去改變生態環境。稻田其實就是最明顯例子,試想如果沒有人類,這些稻子可以與野草競爭嗎?農業出現以後,我們就不斷改變這個世界的面貌,它早已不是它自然演化下該有的面貌,我們唯一不知道的是,人類到底可以走的多遠?或許正因為我們不知道界限何在,對於大自然,人類還是抱持敬畏之心或許會比較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